近日,2021年度贵州省土木建筑工程科技创新奖评选结果出炉,贵阳建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市政设计院的“观山湖区阅山湖初期雨水治理维护工程”项目获得2021年度贵州省土木建筑工程科技创新奖三等奖!
项目主要完成人 余东升、王明学、楚昊、李云峰、杨高元、黄瑜琪
项目概要
一、工程概况
观山湖区阅山湖初期雨水治理维护工程项目地点位于阅山湖,建设性质为维护修复,因阅山湖现状地下泉水补给不足加之降雨初期雨水直接排放至湖体,造成湖体水质恶化。为解决初期雨水径流污染问题,对云潭路、观山西路原有市政雨水管进行截流,采用中、高位双重截流的方式,其中高位初期雨水截流管起点位于云潭北路绿化带旁,通过敷设DN1200的初期雨水截流管,采用顶管与开挖相结合的方式施工,通过高位截流管将初期雨水截流至观山西路大桥下的初期雨水处理站,处理站处理规模为1000m³/d,处理工艺为调蓄池+人工湿地,处理达标后排入阅山湖中部库区作为景观水补给。高位初期雨水截流管全长717m,其中顶管段为699m,开挖直埋段为18m,前置库与生态湿地的连接管长24m。中位初期雨水截流管起点位于阅山湖湖面旁绿化带,采用开挖的方式施工,利用液位控制及信号传送系统,配合电动闸门,当超过初期雨水处理站调蓄能力时,关闭电动闸门,雨水进入中位截流管,然后进入改造后的前置库、生态湿地后入湖,其中前置库是对原有的荷花塘进行改造,改造面积为771㎡,中位截流管管长117m。同时还需将原有市政雨水出口进行堵塞,当下雨时,不再有雨水从原有出口排出,污染东南部库湾。
二、科技创新内容
本次观山湖区阅山湖初期雨水治理维护工程采取中、高位双重截流的方式收集初期雨水,可截流21mm初期雨水,其中高、中位初期雨水截流管截流深度分别为9mm、12mm。根据相关国内外研究,阅山湖初期雨水收集系统,可削减初期雨水90%左右的削减量。从贵阳市降雨数据来看,贵阳市平均年降雨天数为190天左右,主要以降水多以10毫米的小雨为主,约为151天。即通过本方案基本可以完全截流降雨151天左右的初期雨水,可以截流39天污染程度最大的初期雨水。其中高位截流管采用DN1200III级钢筋混凝土管顶管施工,顶管工作井(接收井)深度约10~17m,单次顶进距离最长为160m,且顶管顶进区域多数为中风化岩石。 初期雨水处理站建设地点为观山西路桥下,处理规模为1000m³/d,采用调蓄池+人工湿地工艺,对初期雨水水中的有机污染、氨氮、总磷进行去除,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19-2002)的水质标准。调蓄池调蓄总量为7000m³,人工湿地面积为2000㎡。调蓄池为地下式,采取垂直支护开挖,开挖最大深度为6m。湿地植物采用分块种植,每平方米种植伞草、美人蕉、再力花、梭鱼草、菖蒲、花叶芦竹、大叶香蒲各45株。
图1:初期雨水处理站建成照片
砾石前置库是对阅山湖小区内原有的荷花塘进行改造,改造面积为771㎡。中后期雨水通过雨水管进入位于前置库前端的消能池后进入砾石过滤床(过滤池)进行沉淀过滤处理,经溢流进入收集池,通过连通管接入现有湿地再次通过湿地的物理(吸附、过滤、沉淀)、化学(氧化、还原、吸附、离子交换)以及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氨化、硝化、脱硝及同化作用),对雨水中的有机污染、氨氮、总磷进行去除后排入阅山湖,作为阅山湖补水。
图2:砾石前置库建成照片
三、创新技术或管理的应用与效果
本次观山湖区阅山湖初期雨水治理维护工程采取中、高位双重截流的方式收集初期雨水,其中高位截流管收集初期9mm污染严重部分雨水进入观山西路桥下初期雨水处理站,调蓄池设置液位控制及信号传送系统,高位截流井设置电磁阀。当调蓄池水位达到设计高程时,通过电频信号启动位于前端(截流井)的电磁阀关闭,让中后期12mm雨水通过中位截流管进入砾石前置库、生态湿地进行处理后入湖。初期雨水处理站、砾石前置库处理后水质均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19-2002)的水质标准。超过砾石前置库处理能力的后期雨水溢流入阅山湖内。
本工程对初期雨水治理采用双重控制,双重处理的方式将初期雨水的污染削减到最低,且运用液位控制系统及远程信号传送系统,对整个初期雨水系统进行智能化控制,实现精准截污,智能控污。
联系人:李先生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金阳北路南段1号 黔ICP备20005497号-2
Copyright © 2021-2011,www.jzkcsj.com,All rights reserved 贵阳建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